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Mac 上手日記貳 之 3 – Retina 開箱!


當快要把 F5 Command 和 R 鍵按壞(Command + R 是 OS X 的重新整理快捷鍵組合)之時,新的 Mac 終於在星期三(2014/02/12)送到我家。首先交代這台 Mac 的硬體配置,這台 Mac 是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13 吋(Late 2013)版本,搭載 Intel Core i5 Haswell 2.6GHz 處理器、16GB RAM(客製,預設 8GB)、512GB PCIe 快閃記憶體及 Intel Iris Graphics 影像處理晶片。

接下來還要說什麼?當然是開箱吧。事不延遲,馬上轉到開箱文!





準備開箱,首先打開外層的紙皮箱。



裡面的 MacBook Pro 包裝盒。



登登登登!馬上把包裝盒拿出來。和小編上一台 MacBook Pro(Late 2013)比較,這一代包裝細小得多,而手把也取消掉,整個包裝設計也偏向 MacBook Air、iPad 等細小產品。



注意事項與版權聲明。



序號、AirPort ID(MAC 位址)、Bluetooth ID 等資料。



躺在包裝盒內的 MacBook Pro 本體,一如以往,拉開膠貼就能輕易提出 MacBook。



先看看包裝內的配件:美式插頭 MagSafe2 充電器、英式轉換插頭(視乎購買國家而定)、延長線,以及黑色、印上經典「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字樣的黑色文件包。



文件包內包含:簡介、保養(保固)資訊、Apple 貼紙及印有 Apple 標誌的螢幕抹布,還有加購的「Thunderbolt 至 Ethernet 轉換器」和「Thunderbolt 至 FireWire 轉換器」(每個 HK$218)。



回到本體,是時候撕開保護膜。



和其他 Mac 一樣,繼續保持 Apple 應有的精美設計。



由於減少螢幕邊框面積,因此「MacBook Pro」字樣也搬到裝置底部、顯示產品基本資訊的位置。



左側(由左至右):MagSafe2、兩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USB 3、3.5mm 音訊及雙麥克風。



右側(由左至右):SDXC 插槽、HDMI 及 USB 3。



打開後的樣子:孤島式背光鍵盤和玻璃觸控板(Trackpad)。



和上一台 MacBook Pro 層層疊:Retina 版本明顯薄了不少,而長度和闊度也稍微降低。



首次啓動:

選擇語言。



選擇國家。



選擇鍵盤。



然後就是連接網路,可以選擇 Wi-Fi 或連接「Thunderbolt 至 Ethernet 轉換器」來使用乙太網路(Ethernet)。



接著可以選擇設定為一台新 Mac、從另一台 Mac、Time Machine 備份以至 Windows PC 轉移資料。



這次我就利用 Thunderbolt 從舊的 Mac 轉移所有資料,總共花了四個多小時。



大功告成。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